【闲情偶寄饮馔部原文译文】《闲情偶寄》是清代文学家李渔所著的一部生活艺术类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戏曲、园林、饮食、养生等多个方面。其中“饮馔部”专论饮食之道,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美食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一、
《闲情偶寄·饮馔部》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饮食的讲究与趣味,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烹饪理念,主张食物应注重色、香、味、形的统一,并提倡清淡雅致的饮食风格。李渔在文中不仅讲述了烹饪技巧,还探讨了饮食与人生、情感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
该部分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文学欣赏性。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饮馔之精微,非工于饮食者不能知也。 | 饮食的精妙之处,不是擅长饮食的人无法理解。 |
| 烹饪之道,贵在火候;火候不到,则味不全;火候太过,则味太重。 | 烹饪的关键在于火候;火候不足,味道就不完整;火候过头,味道就会太重。 |
| 食物之甘美,不在多而在精。 | 食物的美味,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品质精。 |
| 酒亦宜淡,不宜浓;浓则伤胃,淡则养人。 | 酒也应当清淡,不宜浓烈;浓酒伤胃,淡酒养人。 |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食物要精细,切肉要细薄。 |
| 饮食之事,关乎人之生死,不可不慎。 | 饮食关系到人的生死,不可不谨慎对待。 |
| 吾尝谓:饮食者,天地之和气也。 | 我曾说:饮食是天地间的和谐之气。 |
| 食欲之动,因境而生;情之所至,味亦随之。 | 食欲的产生,因环境而起;情感到了,味道也随之而来。 |
| 菜有本味,不可强求其变;饭有常度,不可妄加其数。 | 菜肴有其本来的味道,不可强行改变;饭量有其常规,不可随意增减。 |
| 饮食之乐,在于适口,不在多品。 | 饮食的乐趣在于合口味,不在于菜肴种类多。 |
三、结语
《闲情偶寄·饮馔部》不仅是古代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体现。李渔通过对饮食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从容、优雅的生活态度。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实用角度来看,这篇文章都值得细细品味与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