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二词语解释】“朝三暮二”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意是早上给三个,晚上给两个,后来用来比喻用欺骗的手段或花言巧语来蒙骗别人,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公平合理,实际上却暗中占便宜或改变原有的约定。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言行不一、虚伪狡诈的人。
词语解释总结
| 词语 | 朝三暮二 |
| 拼音 | zhāo sān mù èr |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 本义 | 早上给三个,晚上给两个,后引申为欺骗、变卦、不守承诺 |
| 现代用法 | 表面合理,实则耍手段;讽刺人不讲诚信、反复无常 |
| 近义词 | 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反复无常 |
| 反义词 | 言而有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
成语故事简述
“朝三暮二”最早出自《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人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上给它们三个果子,晚上给两个。猴子们很不满意,于是这个人说:“那我早上给两个,晚上给三个。”猴子们听了很高兴,觉得得到了更多。其实,总数还是五个果子,只是分配方式变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们往往被表面的变化所迷惑,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后来,“朝三暮二”就用来形容那些故意变换说法、制造假象,以达到欺骗目的的行为。
使用场景举例
1. 职场中:领导口头答应加薪,但实际执行时却变了花样,这就是典型的“朝三暮二”。
2. 商业交易:商家在宣传时夸大其词,实际交付时却大打折扣,属于“朝三暮二”的行为。
3. 人际关系:朋友之间口头上承诺帮忙,结果却找借口推脱,也可以说是“朝三暮二”。
注意事项
- 该成语多用于贬义,带有明显的批评意味。
- 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避免误用。
- 在正式场合中,建议使用更规范的表达方式,如“言而无信”、“表里不一”等。
通过了解“朝三暮二”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生活中的虚假承诺与欺骗行为,提升自身的判断力与分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