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艾自怜基础意思】“自艾自怜”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自己的遭遇感到悲伤、懊悔,并且对自己产生一种过度的同情和怜惜。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负面情绪色彩,暗示说话者或行为者在面对困境时,缺乏积极应对的态度,反而沉浸在自我哀怨中。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自艾自怜”的含义,以下是对该成语的基础意思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解释与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其用法。
一、成语基础意思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自艾自怜 |
拼音 | zì yì zì lián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自艾自怜,不自知其过。” |
基本含义 | 自己悔恨自己,又为自己感到可怜,形容人过度自责、自怜的情绪状态。 |
情感色彩 | 负面情绪,多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思时表达消极心态。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作品、日常交流中,形容人因失败、挫折而陷入自我哀怨的状态。 |
近义词 | 自怨自艾、自哀自悼、自怜自艾 |
反义词 | 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
二、详细解释与示例
“自艾自怜”中的“艾”通“刈”,意为割草,引申为悔恨;“怜”则是怜惜、同情。整体意思是:自己悔恨自己的处境,同时又为自己感到怜悯。
例如:
- 他因为一次失败就整天自艾自怜,无法振作起来。
- 面对困难,她没有选择坚强面对,而是不断自艾自怜,让周围的人感到无奈。
这种情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脆弱和情感需求,但若长期沉溺其中,则可能影响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使用中,“自艾自怜”应谨慎使用,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伤害。如果想表达对某人处境的关心,可以使用“同情”“体谅”等更为中性的词汇。
同时,在写作或演讲中,适当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四、结语
“自艾自怜”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挫折时的复杂心理。它提醒我们,虽然适度的自我反思是必要的,但不应沉溺于消极情绪中。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才是更为健康和成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