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狗是什么意思】“苍狗”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中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但更广为人知的是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一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灯前细雨斜窗。……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苍狗”一词的真正出处,是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过,“苍狗”一词最常被引用的是出自《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忽见苍狗逐风驰,似是故人来。”
实际上,“苍狗”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苍狗”,但“苍狗”作为比喻,常用来形容变化无常、转瞬即逝的事物。
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苍狗”原指白色的狗,后引申为变化无常、转瞬即逝的事物。 |
出处 | 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但更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比喻世事变迁。 |
象征意义 | 常用来形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或比喻事物的变化难以预料。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诗词、文章中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
相关成语 | “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如同白云变成苍狗一样。 |
结语
“苍狗”一词虽字面简单,但在文学中却承载了丰富的寓意。它不仅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更是古人对人生、命运深刻思考的体现。通过“苍狗”的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