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不得出处于哪里】“求之不得”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物的极度渴望却无法得到的状态。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但它的出处却并非出自我们想象中的经典古籍,而是源自《诗经》中的一首诗。
一、
“求之不得”最早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原句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句话的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配偶。如果追求不到,就会日夜思念。后世将“求之不得”引申为对某种事物的强烈渴望却无法实现的状态。
尽管“求之不得”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被频繁使用,但其最初的出处明确指向《诗经》。因此,当我们提到“求之不得”的来源时,应追溯到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出处 | 原文句子 | 含义 | 说明 |
求之不得 | 《诗经·周南·关雎》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对某人或某物极度渴望却无法得到 | 最初出自《诗经》,后广泛用于表达情感与愿望的落空 |
三、延伸说明
虽然“求之不得”常被误认为出自其他经典如《论语》或《楚辞》,但实际上它的源头非常明确。《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其中许多诗句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文化。
此外,“求之不得”在现代汉语中不仅用于描述爱情,也可用于形容对理想、目标、财富等的渴望与失落。它的情感色彩浓厚,常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台词以及日常交流中。
通过了解“求之不得”的出处,我们不仅能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古代文学对现代汉语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