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甄选问答 >

咬文嚼字原文及注释

2025-10-06 23:00:46

问题描述:

咬文嚼字原文及注释,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23:00:46

咬文嚼字原文及注释】一、

《咬文嚼字》是现代著名作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文字的精细推敲和语言运用的探讨,强调了语言在表达思想中的重要性。作者以“咬文嚼字”为题,意在说明在写作和阅读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而应深入体会其含义与情感。

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如王若虚对《史记》的修改、贾岛“推敲”的故事等,说明了不同词语在语境中的细微差别,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用词来增强表达效果。同时,作者指出,“咬文嚼字”并非刻意追求辞藻华丽,而是为了准确传达思想、提升语言的感染力。

二、原文及注释对照表

原文 注释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情感的媒介。 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传递情感的方式。
我们写文章时,不能只求形式上的完整,更要注意内容的准确。 强调写作中内容的重要性,不应只注重结构或形式。
“推敲”二字,本是形容斟酌字句,后来引申为反复思考。 出自贾岛诗作,指在写作中仔细推敲用词。
《史记》中有一段话:“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是司马迁描写项羽威势的经典句子。
王若虚认为“人马俱惊”不如“人马俱惊”更生动,于是改为“人马俱惊”。 表示对原句的改动,体现对语言的细致处理。
文字的运用,贵在精炼,不在繁多。 强调语言要简洁有力,避免冗长。
语言的美,不在于华丽,而在于贴切。 语言的美感来自于恰当表达,而非堆砌辞藻。
一个字的改动,可能影响整句话的语气和意义。 说明语言的细微变化可以带来巨大的表达差异。
所谓“咬文嚼字”,并不是挑剔字句,而是追求语言的精确。 解释“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避免误解。
语言是思想的镜子,映照出作者的内心世界。 强调语言与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结语

《咬文嚼字》不仅是一篇关于语言运用的文章,更是一次对文字背后思想与情感的深入探索。它提醒我们,在日常写作与阅读中,应更加关注语言的准确性与表现力,真正做到“咬文嚼字”,从而更好地传达思想、打动人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