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取消是怎么回事】2017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废止〈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决定》,正式宣布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这一政策调整在会计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多人对“会计从业资格取消”感到困惑,不清楚其背后的缘由和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政策背景
此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的“门槛”,所有希望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员必须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才能上岗。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职业资格制度的优化,政府开始逐步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推动职业资格制度改革。
2017年,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的精神,决定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再将该证书作为会计人员执业的必要条件。
二、取消原因
原因类别 | 具体内容 |
职业资格精简 | 国家推行“放管服”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和职业资格认证 |
提高市场活力 | 消除就业壁垒,让更多人能够自由进入会计行业,激发市场活力 |
强化能力导向 | 将重点从“持证上岗”转向“能力评估”,鼓励会计人员提升专业技能 |
与国际接轨 | 推动会计行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与国际通行的职业标准接轨 |
三、影响分析
影响对象 | 具体影响 |
会计从业人员 | 不再需要考取证书,但需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
用人单位 | 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而非单纯依赖证书 |
教育机构 | 需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务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 |
行业监管 | 政府将更多依靠行业协会和企业自律机制进行管理 |
四、后续措施
虽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被取消,但财政部并未放松对会计行业的管理。相反,政府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 加强继续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定期参加继续教育,保持专业知识更新。
- 完善信用体系: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和惩戒。
- 推动职称制度:鼓励会计人员通过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提升职业发展空间。
五、总结
会计从业资格的取消,标志着我国会计行业正朝着更加开放、灵活、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虽然不再强制要求持证上岗,但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仍将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未来,会计行业将更加注重人才的能力和实践,而非单纯的资格认证。
附表:会计从业资格取消关键信息一览
项目 | 内容 |
取消时间 | 2017年 |
主要政策 | 《关于废止〈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决定》 |
取消内容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及证书 |
改革方向 | 精简职业资格、强化能力导向 |
后续管理 | 继续教育、信用体系、职称评审 |
如您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建议关注自身能力的持续提升,积极参与职业培训和行业交流,以适应新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