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的意思】“目不窥园”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三年不窥园,其学甚专。”原意是指读书专心致志,连院子里的景物都不看一眼,形容人潜心苦读,专心致志。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学习或工作非常专注,不被外界干扰。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窥园 |
拼音 | mù bù kuī yuán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原意 | 三年不看园中景色,形容专心读书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做事专注,不被外界干扰 |
近义词 | 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心无旁骛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分心走神 |
二、成语背景与演变
“目不窥园”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讲述的是董仲舒为了专心研究学问,三年没有走出书房,甚至连院子的景色都不曾观看。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高度专注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目不窥园”逐渐从一个具体的行为描述,演变为一种精神象征,用来鼓励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专注,不受外界干扰。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习场合 | 他每天都在图书馆学习,目不窥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工作场合 | 老师在备课时目不窥园,只为把每一节课都讲得生动有趣。 |
生活场景 | 她沉浸在书中,连窗外的鸟鸣声都没听见,真是目不窥园。 |
四、注意事项
- “目不窥园”强调的是“专注”,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不看园子”。
- 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过度夸张。
- 在现代语境中,可以适当扩展其含义,如用于形容对某项任务的高度投入。
五、结语
“目不窥园”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和生活精神。在当今信息纷繁的时代,能够做到“目不窥园”,实属难得。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专注与坚持,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