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全诗原文】“飞鸟尽,良弓藏”是一句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典故,原意是说:当猎物被猎尽之后,用来捕猎的弓就被收起来不用了。后人常以此比喻功臣在完成任务后被冷落、抛弃,或指事物在达到目的后被废弃。
一、
“飞鸟尽,良弓藏”最早见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对功臣文种的猜忌和处置。文中提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统治者在成功之后对功臣的不信任与抛弃,也揭示了历史中常见的“功高震主”的悲剧。
此句不仅用于描述历史事件,还广泛用于文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用以警示人们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重要性。
二、相关诗句与出处对照表
原文句子 | 出处 | 意义解释 | 使用场景 |
飞鸟尽,良弓藏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猎物被猎尽后,弓被收藏 | 描述功臣被弃 |
蜚鸟尽,良弓藏 | 同上 | “蜚”同“飞”,意为鸟 | 常用于诗词引用 |
狡兔死,走狗烹 | 同上 | 兔子死了,猎狗被烹食 | 形容功臣被杀 |
功成身不退,祸至无日矣 | 《老子》 | 功成不退,必招灾祸 | 用于劝诫 |
世事如棋局,人情似纸张 | 民间谚语 | 世事变幻,人心难测 | 表达人生无常 |
三、延伸理解
“飞鸟尽,良弓藏”不仅是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人们:
- 成功之后要懂得进退;
- 功臣需有自知之明,避免树大招风;
- 统治者应善待功臣,才能长治久安。
在现代职场、社会关系中,“飞鸟尽,良弓藏”也可以引申为:当一个人完成了任务或目标后,可能会被边缘化,因此保持低调、适时退出也是一种智慧。
四、结语
“飞鸟尽,良弓藏”虽源自古代典籍,但其内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了解并领悟这一典故,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中,更加理性地面对得失与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