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反是什么意思】“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对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一种评价。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只能举出一个例子,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类似的情况(即“三隅”),那么这个人就没有真正理解或掌握其中的道理。
其中,“反”字在这里是“类推、推及”的意思,表示从一个例子中推断出其他类似的例子。因此,“反”不是“相反”或“反对”,而是“类推、推演”的意思。
在古代汉语中,“反”有多种含义,如“返回”、“反对”、“反复”等,但在此句中,它的意思是“类推、推及”。
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在句子中的解释 | 备注 |
举 | 举例、提出 | 举出一个例子 | 表示动作的开始 |
一隅 | 一个角落、一个方面 | 指一个具体的事例 | 喻指一个具体的例子 |
不 | 否定词 | 表示没有做到 | 强调未能完成 |
以 | 用、凭借 | 表示手段或方式 | 用于连接前后动作 |
三隅 | 三个角落、多个方面 | 指与“一隅”相似的其他情况 | 喻指其他类似事例 |
反 | 类推、推及 | 从一个例子推知其他情况 | 在此为“推及、类推”之意 |
结语: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强调的是思维的灵活性和推理能力。一个人若只能知道一个例子,却无法由此推及其他类似的情况,说明其理解还不够深入。这也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