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便成仁是成语吗】“不成功便成仁”这句话,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坚定的决心和牺牲精神。但很多人对其是否为成语存在疑问。本文将从词语来源、结构形式、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表格对比的方式,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说法。
一、
“不成功便成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而是一种常见的俗语或格言。它源自《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后经演变成为一种表达“要么成功,要么牺牲”的激进态度的说法。
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常将其当作成语使用,但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它并不符合成语的定义——即四字结构、固定搭配、有出处且意义完整。因此,“不成功便成仁”更准确地说应归类为俗语或谚语。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名称 | 不成功便成仁 |
是否为成语 | ❌ 不是成语 |
来源出处 | 源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结构形式 | 四字短语(非标准成语) |
含义 | 表达一种决心:要么成功,要么牺牲(强调坚持与牺牲精神)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激励、表态、演讲等场合 |
是否固定搭配 | ✅ 是,有一定固定用法 |
是否常见于文学作品 | ✅ 经常出现在现代文章、演讲中 |
是否属于俗语/谚语 | ✅ 是 |
三、结语
“不成功便成仁”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但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很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它承载了中华民族重视气节、追求理想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写作或口语中,若想增强语气,可以灵活使用这类俗语,但也要注意其语境和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