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辟斧钺出处于哪里】“不避斧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面对危险或惩罚毫不畏惧、勇敢前行。但许多人可能对“不辟斧钺”的出处并不清楚。本文将围绕“不辟斧钺出处于哪里”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
“不辟斧钺”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原句为:“臣闻贤者有不避斧钺之诛,而忠言不讳。”这句话的意思是:贤德之人不怕受到斧钺的刑罚,仍然敢于直言进谏。这里的“斧钺”指的是古代的刑具,象征着严厉的惩罚。
在后世,“不辟斧钺”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正直、勇敢,不因恐惧而退缩,尤其在面对权威或压力时依然坚持真理和正义。
需要注意的是,“不辟斧钺”与“不避斧钺”在现代使用中常常被混用,但从语义上讲,“辟”与“避”意思相近,均可表示“躲避”,因此两者在实际应用中区别不大。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出处 | 原文 | 含义 | 现代用法 |
不辟斧钺 | 《汉书·东方朔传》 | “臣闻贤者有不避斧钺之诛,而忠言不讳。” | 贤者不怕受刑罚仍敢直言 | 形容人勇敢、正直,不怕威胁 |
不避斧钺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同上(现代常用) |
三、结语
“不辟斧钺”作为一句源自古籍的成语,体现了古人对忠诚与勇气的推崇。虽然其出处明确,但在现代语言中,“不辟”与“不避”常被通用,不影响其表达的核心意义。了解其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