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其功于一役什么意思】“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后来演变为“毕其功于一役”,意思是把全部的功劳或努力集中在一次行动中完成,希望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或达到最终目的。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某一关键时刻集中全力完成某项任务,期望通过一次努力取得决定性的成果。虽然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但也可能带有急躁、不切实际的意味,因为现实中许多事情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毕其功于一役”原意是将全部的努力和成果集中在一次行动中完成,强调集中力量、一举成功。它体现了对效率和结果的追求,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注意是否具备可行性和现实基础。若使用得当,可以激励人们在关键节点全力以赴;若脱离实际,则可能导致失败或资源浪费。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毕其功于一役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意 | 将全部功劳或努力集中在一次行动中完成 |
现代用法 | 强调集中精力、一次性解决问题 |
含义 | 既可表示积极进取,也可隐含急躁冒进 |
使用场景 | 工作、学习、项目管理等需集中突破的场合 |
注意事项 | 需结合实际情况,避免盲目乐观或过度投入 |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具体应用或相关例句,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