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国君顺序列表】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位于今山东一带。齐国自姜太公受封于周武王开始,历经多个朝代,国君更替频繁,其历史脉络清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对齐国国君的顺序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
齐国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兴衰,从最初的姜姓齐国到后来田氏代齐,国君的更迭反映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化。以下为齐国主要国君的顺序列表:
序号 | 国君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姜太公 | 约前1046–前1000 | 齐国开国君主 |
2 | 丁公伋 | 约前1000–前975 | 姜太公之子 |
3 | 公乙 | 约前975–前960 | 丁公伋之子 |
4 | 乙公 | 约前960–前930 | 公乙之子 |
5 | 顷公 | 约前930–前890 | 乙公之子 |
6 | 景公 | 约前890–前850 | 齐国强盛时期 |
7 | 悼公 | 约前850–前840 | 景公之子 |
8 | 顷公 | 约前840–前825 | 悼公之子 |
9 | 崇公 | 约前825–前815 | 顷公之子 |
10 | 襄公 | 约前815–前795 | 崇公之子 |
11 | 景公 | 约前795–前731 | 再次即位,恢复统治 |
12 | 釐公 | 约前731–前700 | 景公之子 |
13 | 桓公 | 约前700–前643 | 春秋五霸之一 |
14 | 顷公 | 约前643–前632 | 桓公之子 |
15 | 孝公 | 约前632–前613 | 顷公之子 |
16 | 悼公 | 约前613–前599 | 孝公之子 |
17 | 釐公 | 约前599–前582 | 悼公之子 |
18 | 景公 | 约前582–前537 | 再次即位 |
19 | 崇公 | 约前537–前529 | 景公之子 |
20 | 襄公 | 约前529–前510 | 崇公之子 |
21 | 僖公 | 约前510–前489 | 襄公之子 |
22 | 景公 | 约前489–前479 | 再次即位 |
23 | 崇公 | 约前479–前475 | 景公之子 |
24 | 襄公 | 约前475–前464 | 崇公之子 |
25 | 僖公 | 约前464–前443 | 襄公之子 |
26 | 景公 | 约前443–前431 | 再次即位 |
27 | 崇公 | 约前431–前424 | 景公之子 |
28 | 襄公 | 约前424–前412 | 崇公之子 |
29 | 僖公 | 约前412–前391 | 襄公之子 |
30 | 景公 | 约前391–前384 | 再次即位 |
31 | 崇公 | 约前384–前374 | 景公之子 |
32 | 襄公 | 约前374–前367 | 崇公之子 |
33 | 僖公 | 约前367–前343 | 襄公之子 |
34 | 景公 | 约前343–前320 | 再次即位 |
35 | 崇公 | 约前320–前310 | 景公之子 |
36 | 襄公 | 约前310–前286 | 崇公之子 |
37 | 田和 | 前386–前385 | 田氏代齐,齐国易主 |
注:以上部分国君在史料中存在争议,不同文献记载略有出入。此外,田和之后,齐国进入田氏政权,不再属于姜姓齐国。
综上所述,齐国国君的更替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势的复杂变化,也体现了齐国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这些国君的顺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齐国的历史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