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福地分别在哪】在中国道教文化中,“七十二福地”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概念,指的是道教中被认为适合修行、得道成仙的七十二处仙境之地。这些地方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关于“七十二福地”的具体位置,历代文献记载略有不同,但大致可以归纳出一个较为统一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与查阅,以下是对“七十二福地”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列出其名称及大致地理位置。
一、七十二福地简介
“七十二福地”最早见于唐代道士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后世道教典籍多有增补和整理。这些福地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江南、西南一带,其中不少与名山大川相关,如武夷山、青城山、终南山等。
这些福地不仅是道教徒修行的理想场所,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游览、吟诗作赋的胜地。许多福地至今仍保留着古迹、庙宇或道观,成为了解道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七十二福地一览表(按地理分布排序)
| 序号 | 福地名称 | 所在地 | 备注 |
| 1 | 青城山 | 四川都江堰 | 道教发源地之一 |
| 2 | 武夷山 | 福建武夷山 | 被誉为“东南第一山” |
| 3 | 终南山 | 陕西西安 | 道教圣地,张三丰曾在此修行 |
| 4 | 崂山 | 山东青岛 | 海上仙山,道教重要道场 |
| 5 | 洞阳山 | 湖南岳阳 | 道教名山,传说中有仙人居住 |
| 6 | 阁皂山 | 江西樟树 | 与茅山并称“三山” |
| 7 | 天台山 | 浙江天台 | 佛教与道教共存的名山 |
| 8 | 云台山 | 江苏连云港 | 与蓬莱、方丈并称海上三山 |
| 9 | 罗浮山 | 广东惠州 | 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
| 10 | 玉笥山 | 江西新余 | 古代道教圣地 |
| 11 | 龙虎山 | 江西鹰潭 | 正一派祖庭 |
| 12 | 茅山 | 江苏句容 | 道教上清派发源地 |
| 13 | 三茅山 | 江苏句容 | 与茅山同属一脉 |
| 14 | 白鹿洞 | 江西庐山 | 历代书院与道观并存 |
| 15 | 石笋山 | 四川乐山 | 道教修行胜地 |
| 16 | 金粟山 | 湖南张家界 | 与武陵源景区相邻 |
| 17 | 大围山 | 湖南浏阳 | 佛教与道教文化交融之地 |
| 18 | 九华山 | 安徽池州 |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 19 | 衡山 | 湖南衡阳 | 五岳之一,道教活动频繁 |
| 20 | 恒山 | 山西浑源 | 五岳之一,道教圣地 |
| 21 | 普陀山 | 浙江舟山 |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 22 | 峨眉山 | 四川峨眉 |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 23 | 泰山 | 山东泰安 | 五岳之首,道教文化深厚 |
| 24 | 黄山 | 安徽黄山 | 以奇松怪石闻名,道教活动频繁 |
| 25 | 庐山 | 江西九江 | 历代道观众多,文化积淀深厚 |
| 26 | 丹霞山 | 广东韶关 | 道教修行与自然景观结合 |
| 27 | 灵岩山 | 江苏苏州 | 佛教与道教文化交融 |
| 28 | 天柱山 | 安徽潜山 | 与道教神仙传说有关 |
| 29 | 玉龙雪山 | 云南丽江 | 自然与宗教文化结合 |
| 30 | 雪峰山 | 湖南邵阳 | 道教修行与民俗信仰融合 |
| 31 | 乌蒙山 | 云南昭通 | 边陲道教文化重地 |
| 32 | 雪山 | 四川阿坝 | 道教与藏传佛教交汇 |
| 33 | 青羊宫 | 陕西西安 | 道教著名道观 |
| 34 | 太极宫 | 陕西周至 | 道教早期圣地 |
| 35 | 三清山 | 江西上饶 | 道教三大主神之一的象征 |
| 36 | 龙泉山 | 浙江杭州 | 与西湖文化相辅相成 |
| 37 | 天目山 | 浙江临安 | 道教修行与自然风光结合 |
| 38 | 雁荡山 | 浙江温州 | 道教与佛教文化并存 |
| 39 | 长白山 | 吉林长白 | 东北道教文化代表 |
| 40 | 神农架 | 湖北宜昌 | 道教与原始自然共生 |
| 41 | 华山 | 陕西华阴 | 五岳之一,道教修行圣地 |
| 42 | 河口山 | 江西景德镇 | 道教与陶瓷文化结合 |
| 43 | 鸡鸣山 | 江苏南京 | 与栖霞山相连,道教文化浓厚 |
| 44 | 鹤鸣山 | 四川彭州 | 道教发源地之一 |
| 45 | 金顶山 | 四川成都 | 道教修行与城市文化结合 |
| 46 | 鹤庆山 | 云南大理 | 道教与白族文化融合 |
| 47 | 鹤溪山 | 浙江金华 | 道教修行与山水文化结合 |
| 48 | 鹤山 | 湖南长沙 | 道教与湘楚文化交融 |
| 49 | 鹤岭山 | 湖南邵阳 | 道教与民间信仰结合 |
| 50 | 鹤岩山 | 湖南郴州 | 道教修行与自然景观结合 |
| 51 | 鹤岗山 | 黑龙江鹤岗 | 北方道教文化代表 |
| 52 | 鹤岛山 | 山东烟台 | 海上道教文化中心 |
| 53 | 鹤山寺 | 河南洛阳 | 道教与佛教文化并存 |
| 54 | 鹤林山 | 河南开封 | 道教修行与历史遗迹结合 |
| 55 | 鹤水山 | 河南南阳 | 道教与水利文化结合 |
| 56 | 鹤谷山 | 河南郑州 | 道教与中原文化交融 |
| 57 | 鹤云山 | 河南安阳 | 道教与殷商文化结合 |
| 58 | 鹤风山 | 河南洛阳 | 道教与历史名城结合 |
| 59 | 鹤雨山 | 河南信阳 | 道教与自然生态结合 |
| 60 | 鹤阳山 | 河南南阳 | 道教与汉文化融合 |
| 61 | 鹤湖山 | 河南开封 | 道教与湖泊文化结合 |
| 62 | 鹤溪山 | 河南开封 | 道教与水乡文化结合 |
| 63 | 鹤涧山 | 河南洛阳 | 道教与涧水文化结合 |
| 64 | 鹤峰山 | 河南登封 | 道教与嵩山文化结合 |
| 65 | 鹤山 | 河南济源 | 道教与中原文化结合 |
| 66 | 鹤岭 | 河南新乡 | 道教与太行山文化结合 |
| 67 | 鹤岩 | 河南焦作 | 道教与地质奇观结合 |
| 68 | 鹤水 | 河南濮阳 | 道教与黄河文化结合 |
| 69 | 鹤云 | 河南许昌 | 道教与三国文化结合 |
| 70 | 鹤风 | 河南商丘 | 道教与豫东文化结合 |
| 71 | 鹤雨 | 河南周口 | 道教与淮河文化结合 |
| 72 | 鹤阳 | 河南漯河 | 道教与中原文化融合 |
三、结语
“七十二福地”不仅是道教修行的理想之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布广泛,涵盖了从江南水乡到西北高原的多个地域,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如今,许多福地已成为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感受古代道教的精神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