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树蚍蜉的读音】“撼树蚍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比喻不自量力、妄图以微小的力量去动摇强大的事物。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诗中:“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意思是像蚂蚁一样去摇动大树,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并掌握这个成语的读音和含义,以下是对“撼树蚍蜉”的详细解析。
一、
“撼树蚍蜉”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撼”、“树”、“蚍”、“蜉”。其中,“撼”读作 hàn,意为“摇动”;“树”读作 shù,意为“树木”;“蚍”读作 pí,是“蚂蚁”的意思;“蜉”读作 fú,也是指一种小虫,常与“蚍”连用,表示蚂蚁类的小生物。
因此,“撼树蚍蜉”的完整读音为:hàn shù pí fú。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那种不自量力的行为,常用于批评那些企图以弱胜强、不切实际的人或行为。
二、读音与释义对照表
汉字 | 拼音 | 含义解释 |
撼 | hàn | 摇动、震动 |
树 | shù | 树木、大树 |
蚍 | pí | 蚂蚁(古代对小虫的称呼) |
蜉 | fú | 小虫,常与“蚍”连用 |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 使用场景:可用于批评别人不自量力、盲目挑战强者的行为。
- 注意点: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使用时,应确保对方能理解该成语的含义,避免产生歧义。
- 常见误读:有些人可能将“蚍”误读为“bǐ”,或将“蜉”误读为“fǔ”,需特别注意。
四、结语
“撼树蚍蜉”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强大事物时,应量力而行,不可盲目逞强。了解其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