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甄选问答 >

高屋建瓴用在什么场合

2025-09-10 07:32:45

问题描述:

高屋建瓴用在什么场合,在线等,求大佬翻我牌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0 07:32:45

高屋建瓴用在什么场合】“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无功,虽有贤名,然其势弱,不能自立。项羽、刘邦皆起兵于山东,而高屋建瓴之势,遂成天下之主。”原意是站在高处的屋檐上倒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的形势或处理问题时具有全局性的优势。

在现代汉语中,“高屋建瓴”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情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握和指导,尤其适用于那些需要战略眼光和整体布局的场合。

一、

“高屋建瓴”通常用于以下几种场合:

1. 战略规划与决策:当一个人能够从整体出发,制定长远的发展方向时。

2. 领导管理:领导者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能够统筹全局、把握关键。

3. 政策分析与制定:政府或组织在制定政策时,具备前瞻性与系统性。

4. 学术研究:学者在研究某一领域时,能从宏观视角切入,提出创新观点。

5. 商业竞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把握行业趋势,制定有效策略。

这些场合都强调了“从高处看问题”的能力,即具备全局观、前瞻性和掌控力。

二、使用场合对照表

使用场合 具体表现 适用对象
战略规划 能够从整体出发,制定长期目标和发展路径 企业高管、政府官员
领导管理 在复杂环境中把握重点,协调各方资源 企业管理者、团队领导
政策分析 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政策研究者、智库专家
学术研究 从宏观角度切入,提出新理论或框架 学者、研究人员
商业竞争 把握市场趋势,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 企业家、市场营销人员

三、注意事项

虽然“高屋建瓴”是一种褒义词,但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它更适合用于描述宏观层面的思考和决策,而不适合用于细节操作或具体事务的描述。此外,使用时应结合上下文,避免生搬硬套。

总之,“高屋建瓴”是一种体现全局思维和战略眼光的表达方式,适用于需要高度概括和前瞻性判断的场合。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