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的成语有哪些】《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巨著不仅在历史学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还蕴含了大量生动形象、寓意深远的成语。这些成语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
本文将总结一些出自《史记》的经典成语,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展示,便于读者查阅和理解。
一、常见出自《史记》的成语总结
1. 破釜沉舟
出自《项羽本纪》,形容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行动。
2. 卧薪尝胆
出自《越王勾践世家》,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3. 负荆请罪
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指主动认错并请求责罚。
4. 完璧归赵
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
5. 毛遂自荐
出自《平原君虞卿列传》,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6. 一鸣惊人
出自《滑稽列传》,比喻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一旦表现就令人刮目相看。
7. 士为知己者死
出自《刺客列传》,表达为了知遇之恩而甘愿献身的精神。
8. 三顾茅庐
出自《诸葛亮传》,形容诚心诚意地多次拜访贤人。
9. 运筹帷幄
出自《高祖本纪》,比喻在后方策划指挥,掌握全局。
10. 背水一战
出自《淮阴侯列传》,比喻决一死战,没有退路。
11. 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汉书·赵充国传》(但源自《史记·赵奢传》),意思是听别人说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12. 因人成事
出自《张仪列传》,指依靠他人之力完成事情。
13. 兔死狗烹
出自《越王勾践世家》,比喻事成之后,功臣被抛弃或杀害。
14. 狡兔三窟
出自《孟尝君列传》,比喻有多个退路或藏身之处。
15. 亡羊补牢
出自《庄子》(但常被误认为出自《史记》),意指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
二、表格汇总:出自《史记》的成语一览
成语 | 出处 | 含义说明 |
破釜沉舟 | 《项羽本纪》 | 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行动 |
卧薪尝胆 | 《越王勾践世家》 | 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负荆请罪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主动认错并请求责罚 |
完璧归赵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 |
毛遂自荐 | 《平原君虞卿列传》 | 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
一鸣惊人 | 《滑稽列传》 | 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一旦表现就令人刮目相看 |
士为知己者死 | 《刺客列传》 | 为了知遇之恩而甘愿献身 |
三顾茅庐 | 《诸葛亮传》 | 诚心诚意地多次拜访贤人 |
运筹帷幄 | 《高祖本纪》 | 在后方策划指挥,掌握全局 |
背水一战 | 《淮阴侯列传》 | 决一死战,没有退路 |
百闻不如一见 | 《赵奢传》 | 听别人说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因人成事 | 《张仪列传》 | 依靠他人之力完成事情 |
兔死狗烹 | 《越王勾践世家》 | 功成之后,功臣被抛弃或杀害 |
狡兔三窟 | 《孟尝君列传》 | 有多个退路或藏身之处 |
亡羊补牢 | 《庄子》(常误) | 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 |
三、结语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承载着古代智慧与精神。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言素养。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份清晰、实用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