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工资辞职会给吗?】在职场中,员工因各种原因选择辞职,但有时会遇到“压工资”的情况。所谓“压工资”,指的是公司以各种理由扣留或延迟支付员工应得的工资、奖金、加班费等。那么,如果员工因为被“压工资”而辞职,公司是否还会支付这些款项呢?
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总结和分析。
一、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
>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 (三)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也就是说,如果公司存在“压工资”行为,员工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公司应当支付相应的工资、经济补偿等。
二、辞职后公司是否给工资?
情况 | 是否会支付工资 | 法律依据 |
公司正常支付工资 | 是 |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
公司存在压工资行为 | 可以要求公司支付 | 员工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工资 |
员工主动辞职但公司未结清工资 | 员工可申请劳动仲裁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员工可维权 |
公司拒绝支付工资 | 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 | 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工资 |
三、建议与注意事项
1. 保留证据:在工作中注意保留工资单、银行流水、聊天记录、工作安排等证明公司存在压工资行为的材料。
2. 依法维权:若公司拒不支付工资,可以通过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 谨慎辞职:不要因为一时情绪而轻易辞职,尤其是当公司存在欠薪行为时,应先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4. 了解法律程序: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了解相关流程有助于快速维权。
四、总结
如果员工因为公司“压工资”而辞职,公司仍然有义务支付其应得的工资和相关补偿。员工可以依法提出离职并要求公司结清工资,必要时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因此,“压工资辞职”并不意味着无法拿到工资,关键在于如何合法、理性地处理问题。
关键词:压工资、辞职、工资支付、劳动法、维权、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