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能可什么四字成语】在汉语中,有许多四字成语用来形容某些难得的品质或行为。其中,“难能可贵”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成语,常用于称赞某人或某事具有难以做到但值得珍惜的特质。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误写为“难能可什么”,实际上正确的成语是“难能可贵”。
下面是对“难能可贵”这一成语的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相关知识点。
一、成语解释
成语 | 难能可贵 |
拼音 | nán néng kě guì |
释义 | 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却能做到,非常可贵。多用于赞扬人的品德、才能或行为。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若乃忠臣不避祸,明主不讳过,故能光昭于当时,垂名于后世,此诚难能可贵也。” |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难得之处 |
例句1 | 他能在困境中坚持理想,真是难能可贵。 |
例句2 |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难能可贵。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稀有可贵、弥足珍贵、难能可贵(重复) |
反义词 | 轻而易举、不足为奇、司空见惯 |
四、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问题 | 建议 |
错误写法 | “难能可什么”、“难能可贵”被误写为“难能可什么” |
注意事项 | 正确成语为“难能可贵”,不可随意替换字词。 |
五、总结
“难能可贵”是一个非常贴切且常用的成语,用来表达对某种不易实现但极具价值的行为或品质的赞赏。在日常使用中,应避免将其误写为“难能可什么”。通过理解其含义、用法及常见误区,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文化内涵。
总结:
“难能可贵”是正确成语,而非“难能可什么”。它强调的是“难能”和“可贵”的结合,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是在表扬他人时尤为合适。掌握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中的褒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