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夏水襄陵的襄古义今义】在古文阅读中,理解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异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三峡》一文中“至于夏水襄陵”的“襄”字为例,分析其古义与今义的不同,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
一、原文出处与语境
“至于夏水襄陵”出自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三峡》,原文如下: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和逆流的船只都被阻断。
二、“襄”的古义分析
在古汉语中,“襄”是一个多义词,常见义项包括:
1. 助,帮助:如“襄助”;
2. 上升、漫上:如“襄陵”,意为水涨到山陵之上;
3. 辅助、协助:如“襄办”。
在“至于夏水襄陵”中,“襄”应取第二义项,即“漫上、上涨”。整句意思是: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过山陵。
三、“襄”的今义分析
现代汉语中,“襄”字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一些固定词汇中,如“襄助”、“协襄”等,含义也偏向于“帮助、协助”。因此,在现代语境中,“襄”不再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如水流上涨等。
四、总结对比
词语 | 古义 | 今义 | 用法举例 |
襄 | 上升、漫上(如“襄陵”) | 帮助、协助(如“襄助”) | 古文:“至于夏水襄陵”;现代:“协襄大业” |
五、结语
“襄”字在古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在描述自然现象时,其古义更具形象性和具体性。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词语的古今演变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对于学习者而言,掌握这种语言变化不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对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