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的意思】“摧枯拉朽”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强大的力量或迅速的行动,能够轻易地摧毁一切薄弱或腐朽的事物。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比喻某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或力量。
一、成语含义总结
成语: 摧枯拉朽
拼音: cuī kū lā xiǔ
释义: 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衰败的事物,形容力量强大、行动迅速,毫无阻碍。
出处: 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兵不血刃,而定千里。”虽未直接使用“摧枯拉朽”,但其精神与之相近。后世多用于形容战争、变革、技术进步等领域的强大影响力。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军事胜利、社会变革、科技进步等场景。
近义词: 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反义词: 坚不可摧、固若金汤、寸步难行
二、词语结构分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摧 | cuī | 破坏、摧毁 | 动词,表示对事物的破坏行为 |
枯 | kū | 干枯的植物 | 形容脆弱、无生命力的事物 |
拉 | lā | 拉动、撕裂 | 表示动作的力度和方式 |
朽 | xiǔ | 腐烂、朽坏 | 形容陈旧、腐朽的状态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军事战争 | 这场战役中,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 |
社会变革 | 新政策出台后,旧制度被摧枯拉朽地推翻。 |
科技发展 | 新技术的出现,让传统行业面临摧枯拉朽的冲击。 |
个人奋斗 | 他凭借坚定的信念,摧枯拉朽般克服了所有困难。 |
四、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虽然“摧枯拉朽”形象生动,但在正式场合不宜过度使用,以免显得夸张。
- 语境适配:该成语适用于强调力量强大、影响深远的语境,不适合用于描述温和、渐进的过程。
- 搭配得当:通常与“之势”、“之力”等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摧枯拉朽”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既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传达了力量与速度的结合。它不仅适用于文学描写,也可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境中。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