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已勒燕然石的出处是哪里】“只今已勒燕然石”是一句富有历史感和文学色彩的诗句,常被用于表达功业成就、边疆战事或忠勇精神。这句话虽不为大众熟知,但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
“只今已勒燕然石”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之一。原诗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只今已勒燕然石,不须更画凌烟阁。”
其中“燕然石”指的是东汉时期窦宪在燕然山(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刻石记功的典故,象征着军事胜利与功勋卓著。李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对现实的不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原文 | 只今已勒燕然石 |
出处 | 唐代 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三 |
作者 |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 |
诗句背景 | 引用东汉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象征功业成就 |
“燕然石”含义 | 指东汉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后成为功勋的象征 |
诗句情感 | 表达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仕途不顺的感慨 |
文学风格 | 借古抒怀,沉郁顿挫,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现实批判性 |
三、结语
“只今已勒燕然石”虽非广为人知的诗句,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李贺的笔触,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也感受到他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懑。这种借古抒怀的手法,正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